一分钟快速注册,轻松融入检测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答: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在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变化界面处(桩底、断桩或较大缺陷)产生反射波,经仪器接收与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号,据此判判断桩身完整性。 2.请简述进行低应变检测的桩应满足那些基本现场条件。 答:①桩身混凝土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低于15Mpa; ②桩头材料、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相同;③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3.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①合理设置采样时间间隔、采样点数、增益、模拟滤波、触发方式等,其中增益应结合激振方式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 ②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 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频域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 Hz。 ③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 ④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⑤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率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少于1024点。 4.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①每根桩不应少于2个检测点;桩直径大于1200mm时每根桩不应少于3个检测点。 ②对检测信号应作叠加平均处理,每个检测点参与叠加平均处理的有效信号数量不应少于3个。 ③检测时应随时检查采集信号的质量,判定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 ④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 ⑤对于同一根受检桩,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5.测量传感器的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①传感器应安装在桩顶面,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的有缺损或裂缝。传感器用耦合剂(黄油、橡皮泥、石膏等)与桩顶面连接,或采用冲击钻打眼安装方式,不应采用手扶方式。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必须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紧贴桩顶表面,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 ②对于实心桩,传感器安装点与锤击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桩径或矩形桩边宽的1/4;当锤击点在桩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2/3。对于空心桩锤击点和传感器安装点宜在桩壁厚的1/2处,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与桩顶面圆心构成的平面夹角宜为900。 ③锤击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点应避开钢筋笼的纵筋影响。 ④锤击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⑤应根据桩身长度、缺陷所在位置的深浅,调整锤击脉冲宽度。当检测长桩的桩底反射信号或深部缺陷时,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宽;当检测短桩、桩的浅部缺陷以及预制桩的浅部水平裂缝时,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窄。 6.对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及时域信号和幅域信号特征? 答: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征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以及下列时域信号和幅域信号特征确定。 时域信号特征:Ⅰ类桩: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或有扩径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且波速正常。 Ⅱ类桩: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且波速正常。 Ⅲ类桩: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或嵌岩桩桩底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同。 Ⅳ类桩: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波速明显偏高;②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荡,无桩底反射波;③周期性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④2L/c时刻前出现幅值很大的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 幅域信号特征:Ⅰ类桩: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 Ⅱ类桩: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f’>c/2L。 Ⅲ类桩:(同时域信号特征) Ⅳ类桩: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f’>c/2L,无桩底谐振峰;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