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测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2256|回复: 0

[已解决] 这些最常用又容易出错的墙板柱设计规范,你都知道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13: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准管理系统

一分钟快速注册,轻松融入检测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柱设计


1截面尺寸

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不宜小于450mm;长宽比不宜大于3。

2柱截面控制指标
剪跨:比宜大于2(可用柱净高除以截面长边来>4来确定,净高指层高减梁高)。


轴压比限值:按《抗规》表6.3.6取用,注意看表下注释;【轴压力设计值除以柱截面积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乘积的比值。】


配筋率

单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一级框架剪跨比不大于2时,单侧配筋率不应大于1.2%,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全截面配筋率最小按《抗规》表6.3.7-1取值(表中分边柱、中柱、角柱和框支柱来确定配筋率,注意看表下注释),框架柱最大配筋率不应大于5%;另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较高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增加0.1%;【注意:模型计算值未考虑全截面配筋率是否满足该表中数值,故需要自行核对总最小配筋率】。

箍筋体积配箍率

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核螺旋箍时,箍筋体积应折减0.8;(实际体积配箍率=100高度范围内不含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除以扣除保护层的混凝土体积; 根据柱轴压比算出的最小体积配箍率=配箍特征值(查《抗规》表6.3.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小于C35)/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注  意:

剪跨比不大于2(短柱,易出现在与梯梁连接和框剪结构中的柱中)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一级时不应小于1.5%;另外框支柱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其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应比《抗规》表6.3.9内数值增加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核芯区箍筋: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按照《抗规》表6.3.7-2确定,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率特征值不宜小于0.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0.4%。

3配筋构造
纵筋: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一般纵筋间距不应小于50mm,一二三级及柱截面边长大于400时纵筋间距不宜小于200mm,四级、非抗震一级截面小于400时不宜大于300;圆柱纵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


箍筋
1》箍筋直径 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柱根(嵌固部位)处不小于8mm;不应小于d/4(d为最大纵筋);

2》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6d、100,二级不大于8d、100,三四级不大于8d、150、柱根100,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不应大于100;
一级框架在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d,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d(d为最小纵筋,此处规范中未说明是最大还是最小,判定为最小);
另外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注  意:
当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最小纵筋直径),此注意项判定为非加密区箍筋的要求。
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活拉筋约束;

箍筋加密区范围: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1/6和500mm较大值;底层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剪跨比小于2的柱、框支柱、一二级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级角柱没有全高加密要求,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要按角柱计算的。

4其它

柱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对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箍,一级时单侧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且一级时不应小于1.5%;
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四级框架中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板柱节点计算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9及附录F。


板设计

1截面尺寸

长宽比大于2.0按单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30,不大于2时按双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40;商业及屋面板厚一般不宜于120mm;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80mm,不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60mm,且地下室顶板不设井字梁活十字梁,直接设大板即可;异形板按实际情况至少取跨度的1/30,可酌情加厚;楼梯设计时取梯板经济厚度为跨度的1/28,一般现浇板厚度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1.2。
一般,悬挑板厚度取L/10,L为悬挑板跨度;无梁楼盖最小厚度150mm,现浇空心楼盖最小厚度200mm。

2配筋率

对于单向板垂直于受力筋方向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受力筋:板作为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需满足构造规定(《混凝土规范》表8.5.1),表中此处为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表下说明: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双向板两个方向均不得小于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温度应力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1%。

3钢筋布置
钢筋间距:当板厚小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及250mm。

标准层钢筋:可以采用分离式配筋,也可采用双层双向附加钢筋,屋面层钢筋必须采用双侧双向配筋附加钢筋。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板厚不小于180mm,配筋需双层双向,配筋率不小于0.25%,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

4板配筋计算
计算注意在出现小板大板连接时,进行连扳计算。
PKPM生成施工图:可以用PKPM生成施工图,然后修改,该图中除边界处钢筋长度有问题外,其它基本都可用。配筋时,记得使用范围选数工具。

计算注意检查挠度和裂缝:是否合理,注意设选跳板的话,边界需重新定义。阳角处增设放射筋。


GB 50292-1999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zip

3.99 MB, 下载次数: 11

房屋完损检测报告案例详解.zip

3.68 MB, 下载次数: 12

70 结构设计规范.zip

309 Bytes, 下载次数: 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招聘信息台 我也要招聘

QQ|小黑屋|手机版|工程检测网检测论坛 ( 苏ICP备09082304号-7 )

GMT+8, 2024-11-25 06:43 , Processed in 0.039899 second(s), 25 queries .

咨询电话:0571-87163301

Copyright © 2012-2020, 工程检测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