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测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957|回复: 0

配套管网 布局在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07: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准管理系统

一分钟快速注册,轻松融入检测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解析
  □记者 张艳阳

  不久前,《“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正式出炉。相比“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情况,“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加大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大幅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同时,对于行业普遍关注的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等问题,此次在规划中也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并提供可参考的技术路线。可以说,“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蓝图已经绘就,相关设施建设布局在即。

  污水处理能力快速增长的“身后事”
  与“十一五”规划相比,此次规划将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列在了首项主要任务。据统计,现有城镇污水管网总量为16.6万公里,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在“十二五”期间,还要新建污水管网15.9万公里,其建设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十二五’期间污水管网建设上量,是由‘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决定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水务处处长章林伟表示,“在‘十一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重点落在了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这是当时急需要解决的。到2010年年底,全国共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6478万立方米/日,5年的建设增量超过了此前的建设总量。”
  “‘十一五’时期大力开展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于实现国家和各地节能减排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两次规划编制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社会事业发展部市政环卫处副处长彭树恒介绍,“与‘十五’期末相比,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污水处理量新增150亿立方米,相应新增化学需氧量(COD)年削减量500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污染减排贡献率占‘十一五’期间全国COD新增削减总量的70%以上。”
  与快速增加的污水处理能力相比,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污泥处理处置就显得相对滞后。有统计显示,全国设市城市每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由2005年的14.8公里,下降到2010年的13公里。目前,大部分污泥尚未得到无害化处理。
  对此,章林伟坦言:“‘十一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快速增加,但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相对滞后、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一些地区出现污水收集率偏低、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污水处理厂效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在已建成的管网中尤其是老城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雨污合流管网,不仅造成淤积、堵塞、积涝等问题,也给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带来干扰,增加运行负荷。此外,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面源污染物,目前普遍未得到有效的蓄积和处理。”

  补齐短板让污水处理厂“吃饱”
  污水处理厂效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网配套是否到位,而基础设施建设又无法一蹴而就。有业内人士表示,管网配套滞后是此前高速建设的遗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短板”。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大污水配套管网的建设力度被列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为了保障管网配套建设任务落实,在此次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包括污水管网建设在内的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同时,将规划执行情况作为市、县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和保障地方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从‘十一五’的执行情况看,国家对管网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还是很大的,但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这与管网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有很大关系。”某业内人士介绍。
  针对配套管网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章林伟提出:“要优先配套‘吃不饱’的已建设施,要加快建设配套管网。对于那些运行负荷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污水处理厂,要尽快提高污水收集率。不能一边污水横流,另一边污水处理厂又‘饿肚子’。同时,要统筹考虑雨污分流的管网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新建地区,优先考虑雨污分流,并针对雨、污水管道坡度不同以及坡度减小产生淤积不易清掏等问题,进行统筹设计、建设和施工,建好污水配套管网。”
  对于雨污分流改造,彭树恒认为:“针对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此次规划强调要结合当地条件,加快实施,不搞一刀切。对确实难以实施分流制改造的,要采取截留、调蓄和处理措施。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

  污泥处置明确目标细化方向
  据彭树恒介绍,相比“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原则性要求,此次规划对于污泥处理处置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无害化目标和针对性的处理处置路线。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
  有业内人士认为,污水处理了,“泥”的问题也应运而生,这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考虑到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污泥在处理处置方面存在的差距,在此次规划中提出了对于污泥处置的目标。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135座,污水处理能力1.36亿立方米/天,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近3000万吨。”彭树恒对记者说,“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还没有配套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一些污水处理厂将污泥进行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或建材利用等,大部分尚未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处置。”
  对于“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章林伟表示,在源头管控到位、城市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地方,建议并看好其进行厌氧消化产沼气、好氧发酵等资源化技术路线,这也符合循环经济的思路。各地可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进行设施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正在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从近些年的观测数据看,城市污水中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大大降低,生活污水比例逐步提高。这和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工业企业逐步搬离城市,进入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发展、单独进行污水处理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随着排水许可制度的推行和有效执行,未来对污水的源头管控将越来越严格,这也将有助于污泥成分的稳定。”章林伟分析。
  彭树恒表示:“此次规划确定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和目标时,是在‘十一五’规划所遵循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的基础上,又考虑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的需要。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来看,以厌氧消化技术、高效清洁好氧发酵技术等为代表的资源化、能源化处理方式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针对再生水利用程度低的问题,此次规划也提出污水再生利用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各地区的目标值。章林伟表示,再生水利用程度长期较低的问题,需要先从认识方面加强、提高。特别是对于枯水、缺水的地区,要形成较强的积极发展观念。对于丰水地区,则应认识到,利用再生水是“减排”的一部分,可降低对于环境的压力。对于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章林伟建议地方要在建设前,针对再生水的使用方式选择相应的工艺和设备设施。同时,还需要在制度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招聘信息台 我也要招聘

QQ|小黑屋|手机版|工程检测网检测论坛 ( 苏ICP备09082304号-7 )

GMT+8, 2025-2-2 10:42 , Processed in 0.074169 second(s), 22 queries .

咨询电话:0571-87163301

Copyright © 2012-2020, 工程检测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