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测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897|回复: 0

摸清家底科学防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 07: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准管理系统

一分钟快速注册,轻松融入检测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tr][/tr]
国务院近日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这是我国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之后颁布的又一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指导性文件。

  形势:未来5年~10年仍是地质灾害高发期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2000年以来,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死亡和失踪约1100人,经济损失达120亿元~150亿元。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4万个,威胁人口1359万。未来十几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建设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仍在增加;东部地区现代都市圈逐渐形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短期内难以控制地下水开采,城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仍呈上升趋势。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防治重点。另外,本世纪前期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将加剧,未来5年~10年仍是地质灾害高发期。
  因此,编制实施《规划》,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有针对性地部署地灾防治工作,对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分有必要。

  重点: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
  2006年以来,全国共成功防范地质灾害3600多起,防灾减灾效果明显。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仍缺乏全面系统的基础调查资料,调查数据得不到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不健全,只有103个县(市)开展了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尚不能做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经费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多;地质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程度低等。
  因此,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是《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开展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和防控研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究、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组合技术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地面沉降地裂缝形成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研究等,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典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风险区划和防控技术进行探索,全面提升我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水平。

  防治: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规划》对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质灾害区进行了高、中、低易发区的划分。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川东、渝南、鄂西、湘西山地和青藏高原东缘、云贵高原、秦巴山地、黄土高原、汾渭盆地周边、东南丘陵山地、天山、燕山等地区,高易发区面积112.7万平方公里,中易发区面积377万平方公里;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和珠江三角洲,高易发区面积16.1万平方公里,中易发区面积28.4万平方公里。
  同时,《规划》还在全国划分出18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总面积128.8万平方公里,包括长江三峡库区、汶川、玉树、川南、滇北、鄂西、湘西、湘中南、云贵高原、滇西横断山、桂北、桂西、浙闽赣丘陵山地、陕北、晋西、黄土高原西南、陇南、陕南、秦巴山地、新疆伊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区的各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目标:2020年全面建立地质灾害评价和监测预警体系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调查任务,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消除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使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明显减少。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将主要完成六项任务。
  一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完成地质灾害防治区205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年度排查任务,完成4900个重点镇的地质灾害勘查任务,建立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二是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的山地丘陵区建立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665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1973个和24万个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设立矿山塌陷监测预警区30处、岩溶塌陷监测预警区30处,建设完善10个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基地。建立以县(市)为单元,以村镇为对象,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多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短时临近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在缓变性地质灾害分布的平原区建立以专业体系为主的自然区域监测体系,完善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专业监测网。
  三是对重点村镇提出就地规划建设或异地搬迁避让新址方案建议。对46.6万户、162万人实施搬迁。对480条特大型泥石流沟、1780处特大型滑坡、100处岩溶塌陷、10处地面沉降和90处地裂缝灾害实施防控回灌或防控填埋工程。
  四是建立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建立1个国家级应急指导中心和7个大区应急协调分中心,对30个省级应急中心和部分重点地区县(市)应急中心的建设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建设国家培训和应急演练基地2个。指导地方建立防灾责任制,制订防灾预案,完善县级以下基层防灾减灾体系。
  五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支撑研究,对重大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风险区划、监测预警、防控方法和防灾减灾技术标准等开展研究。
  六是对长江三峡库区、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甘肃舟曲县城区等已有国家专项规划未能覆盖的新生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操秀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招聘信息台 我也要招聘

QQ|小黑屋|手机版|工程检测网检测论坛 ( 苏ICP备09082304号-7 )

GMT+8, 2024-5-8 18:32 , Processed in 0.059809 second(s), 22 queries .

咨询电话:0571-87163301

Copyright © 2012-2020, 工程检测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